【开普云AI实践(七)】内容安全新战场:当文字学会“伪装”,图像暗藏玄机
在数字时代浪潮下,国家对网络内容安全提出新要求,将其提升至关键高度。然而,内容安全领域危险升级,传统防线效能受限。在此背景下,开普云构建三层智能防御体系,筑牢安全防线,为数字治理与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:“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,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。”这一要求将内容安全提升至国家数字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高度。尤其在政府公文、新闻报道等专业内容(PGC)、微博、小红书等用户生成内容(UGC),以及ChatGPT、Sora等AI生成内容(AIGC)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,内容安全风险形态愈发隐蔽与复杂,亟需构建更智能、更全面的防御体系来应对:
伪装术一:文本的“通假字游击战”
例如,涉政词汇通过谐音(如“复原军人”)、形近字(如“囯家”)、拆解组合(如“弓长氵寿”)等方式规避检测。
安全挑战:规则库的更新速度难以匹配变体的快速生成与传播,导致包含多种复杂变体的违规内容易被漏检。
伪装术二:跨模态的“协同伪装”
融合文字、图像、音频等多种媒介,利用不同模态的特性及其交互作用规避单一维度的检测,例如,在直播、语音通话或音频文件中,使用同音词、谐音梗、特定隐语或代号(例如“8+1”代替酒)传递违规信息;看似无害的图片与特定文字组合产生违规含义,或利用图片中的文字(OCR检测盲区)规避纯文本过滤规则。
安全挑战:这种多模态协同方式极大提升了信息的隐蔽性,使得依赖单一模态(纯文本、纯图像、纯语音)的检测规则难以覆盖,也显著增加了人工审核的复杂度和漏检风险。
伪装术三:AIGC的“价值观漂移”
大模型在特定输入引导下可能生成与主流历史认知不符的内容,或在输出看似正面的文案时,因训练数据偏差导致语义或价值观上的细微偏移,如对政策表述不准确、对社会事件立场模糊等。
安全挑战:人工审核难以应对每天数亿级的AI生成内容,风险极高。PGC领域(政府公开信息/新闻报道)的不规范性表述,直接关系国家治理权威;UGC场景(社交平台/论坛)的涉黄赌毒诈内容,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;AIGC爆发(大模型生成内容)催生的历史虚无与隐喻渗透,潜藏意识形态安全风险。
传统规则引擎在面对多模态变体风险时,风控体系存在能力缺失,导致风险层层渗透:
断层类型 |
典型案例 |
业务后果 |
多模态协同缺失 |
仅扫描文本却忽略图片中的违规文字 |
图文风险漏报 → 重大舆情事件 |
认知理解薄弱 |
将“扫黑除恶”误判为暴力敏感词 |
政策宣传受阻 → 公信力损伤 |
隐喻解析无能 |
无法识别反讽漫画的政治导向暗示 |
意识形态渗透 → 监管失控 |
面对多模态伪装、认知薄弱、隐喻深藏这三大核心难题,“打补丁”式防御已难以应对。开普云构建了“主动防御+持续监测+智能研判”的全新防御范式,其核心正是“先知”“先觉”两大产品平台,以及为AIGC内容安全量身打造的“鸠摩智”产品,形成协同作战、闭环运行的智能风控体系:
第一层:先知&先觉,破解“多模态协同感知缺位”
事前精准拦截 + 事后持续监护,构建内容安全闭环。提供从内容发布前的主动安全检测到发布后的常态化健康监测、预警与整改跟踪的完整解决方案,实现内容安全风险的全流程管控。
用户可以通过主动式检测平台/API上传文稿、公文、图片、音视频等各类文件,也可借助标准化API将其无缝集成到CMS、OA等系统之中;该平台/API依托融合政务专业词库、敏感词挖掘引擎、错别字检测引擎以及多模态分析(如OCR、ASR等)的底层引擎,在内容发布或调用前,实现毫秒级的深度扫描;扫描过程中,能精准识别文本、图片、音视频中存在的变体违规内容(包括谐音、形近、拆解组合等形式)、规范性错误以及敏感信息等,在源头向用户发出风险提示,阻止问题内容流出。
该系统主动采集指定网站、新媒体账号、论坛等公开渠道上已发布的内容;随后,利用搭载敏感词、错别字、语义理解以及意识形态深度模型等的智能引擎,对海量采集内容进行自动化安全扫描,识别潜藏风险;对于智能引擎初筛出的疑似问题内容,会精准推送给专业审核团队进行人工判断,有效区分真实风险与机器误报,一旦确认内容存在问题,平台会向客户发出分级预警,并详细提供问题内容的精准定位信息,包括URL、问题类型以及截图或原文等。不仅如此,平台还会持续跟踪问题内容的整改状态,并最终生成详尽的站点健康报告。
第二层:鸠摩智——破解“认知理解薄弱”与“隐喻风险解析困境”
实时拦截AIGC风险,精准矫正模型智慧。通过全链路实时监测大模型交互内容(输入指令+生成结果),结合多模态机审+人工精控,系统性解决AIGC内容合规与模型安全问题,确保输出合法、合规、精准、可靠。
该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无缝嵌入大模型应用流程,对用户输入内容与模型生成内容进行同步扫描;同时具备全模态检测能力,可对多模态模型的各模态内容全面审核;还提供自定义词库功能,支持动态配置检查词与免检词,适配不同行业场景。
采用机审与人工相结合的审核机制,通过自动化引擎进行机审初筛,可实时拦截高风险内容,并精准标记问题类型(如价值观偏移、事实错误、拒答异常等),随后由专业团队开展人工深度审核,细致验证机审结果,及时消除误报,同时分析模型拒答逻辑,针对性优化响应策略。
该平台能够实时预警违规内容,并精准定位问题节点,明确是出现在输入还是输出环节;之后会输出详尽的人工复核报告,同时给出针对性的模型优化建议;平台支持本地化部署,保障数据安全与检测自主性。
第三层:智能审核中枢——大模型赋能,效率与精准再飞跃
利用自研开悟大模型,对先知、先觉、鸠摩智产生的海量警报与风险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,显著提升人工审核效率与决策精准度。
快速理解警报上下文,智能过滤大量低风险误报(如常见名词误触发),并对高置信度违规内容进行预判与紧急分级,优先推送关键风险,最终大幅减少人工需处理的警报量(预计40%-70%),释放人力聚焦复杂问题。
为复杂/模糊警报提供语义摘要、核心风险点提示、历史相似案例参考,支持跨模态、跨层级风险关联分析(如关联先知拦截稿与先觉监测到的外泄内容)。可以帮助审核员更快、更准地做出判断,缩短响应时间,提升处置效率与一致性。
基于人工反馈和新型风险模式,持续优化中枢的智能判断逻辑,将提炼出的新规则与风险特征动态反哺至“先知”“鸠摩智”等底层检测引擎,驱动整体风控能力不断升级。
开普云AI内容安全产品各模块协同发力,构建起全链路智能风控闭环体系:其中,“先知”严守内容入口关,能够在内容发布前或调用时主动拦截多模态风险,从源头上杜绝问题内容外溢;“先觉”承担长效健康监护职责,对已发布内容展开7×24小时不间断监测,形成风险精准诊断、预警、整改的完整闭环;“鸠摩智”聚焦AIGC风险,对AI生成内容进行全流程合规监控,为内容安全筑牢价值观与事实性的双重防线;“智能中枢”模块作为效能倍增器,为全链路提供警报降噪、决策辅助、知识反哺等功能,全方位提升系统效率与准确性。
近三年来,开普云AI安全技术体系已成功服务全国60%的部委及地方政府,监测范围覆盖5万多个网站和13万多个新媒体账号,年拦截风险达2960万项。公司以AI为核心驱动力,为用户构建坚实技术防线,以AI赋能数字治理能力现代化,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根基。